千年流淌的运河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,同时也在经济文化发展中担当着重要作用,但是生活在运河沿岸的大多是普通人家。正是这些普通人家,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。
在以风水为主题的研究中,陈进国的《信仰、仪式与乡土社会: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》堪称一部经典之作。该书以其博士论文《事生事死:风水与福建社会文化变迁》为基础修改而成 ...
郭沫若以历史学家深刻的洞察力和文学家丰富的想象力,生动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。 100多年来,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各个历史时期,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 ...
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(记者 谢雁冰)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外交部长王毅7日在北京指出,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,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,内生动力不减。 当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邀请 ...
中国古人创造了多种历史书写的方式,比如西汉司马迁的《史记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北宋司马光耗费十九年心力编纂的《资治通鉴》则是我国古代时间跨度最长的编年体通史。《 ...
历史是一面镜子,从历史中,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、参透生活、认识自己;历史也是一位智者,同历史对话,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、把握当下、面向未来。”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 ...
海洋文化并不是西方社会所独有的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海洋文化史研究不断深入,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、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认识更加深刻,海洋文化也成为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华 ...
2025年3月4日,普利兹克奖官网宣布了2025普利兹克奖得主为来自中国成都的刘家琨。 刘家琨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54位获得者,也是继王澍之后第二位 ...
经党中央批准,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《中国共产党历史》第三卷(以下简称《党史》三卷)上册不久前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。《党史》三卷上册记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...
可见,居安思危是高瞻远瞩的眼光,也是襟怀博大的表现;是鉴古知今的历史意识,更是一种道德意识、责任意识。对国计民生思考得越多,忧患意识越深。忧患在先,便会生出主动作为的责任 ...
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(记者 赵建华)今年,中国财政部、自然资源部继续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。 财政部24日介绍,2025年将以“三区四带”重点生态地区为核心,聚焦生态 ...